法律稻草人
法律稻草人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的随笔集。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不正像个稻草人?在法律只是稻草人的社会,没有人相信,法律的正当程序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好办法。人们遇到麻烦即使求助于司法,也对司法心存疑虑,他们将希望寄托于明君、贤相和清官身上,但又不太相信自己真有遇上他们的好运气。这是一本随笔小书,它关注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真理,而是法律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它嘻笑谐谑的笔头嘲弄的并非法治的理想,而是这样的理想落在现实沙洲上的窘困与无奈。莎翁云:“吾人不可将法律制成吓鸦之物,竖起它来只为恐吓攘食之鸟。”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若法律无权威,司法无公信,正当程序不被信仰,一如稻草狗守门,自由便为群盗随来随攫走矣。虽冥顽之人,此际亦必请七武士守村御盗。独吾人不知三复斯言,维护法律权威?制法者不问法律之是否必行,司法者将法律任意违反,万众袖手,各思法律所以绳人,只我例外,便是家国不祥之相。本文集以此为主题,千言万语,然自知杯水车薪。文集中另有若干杂俎之文,或议或论,讽喻焉,抒情焉,至于拙巧媸妍,各位看官但将法眼移来,洞若观火,一望便知。——张建伟
热门摘录
但是,习惯于把剧中人物分为好人与坏人的我们,会自动选择立场,站在夏洛克的对对立面,我们愿意认同夏洛克咬牙切齿说出的这番话中的道理吗?
我们虽然都知道“兼听则明”的道理,但又常常为身份符号所累,习惯于把人分类,依其身份决定我们的立场。 对待坏人说的话,不应用偏见的树叶遮挡了是非判断,应当耐心、细心地倾听和分析,不应让沸腾的蠢血搅乱了理性,这是司法者的客观义务。
我们虽然都知道“兼听则明”的道理,但又常常为身份符号所累,习惯于把人分类,依其身份决定我们的立场。 对待坏人说的话,不应用偏见的树叶遮挡了是非判断,应当耐心、细心地倾听和分析,不应让沸腾的蠢血搅乱了理性,这是司法者的客观义务。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也是尼尔・波兹曼再次提醒我们的,值得再三玩味:“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但是,有多少人会为此感觉到痛苦?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如果稻草人成为司法的象征,那就只能吓鸟。巴尔扎克用蜘蛛网来传递同样的意思,他说:“法律是蜘蛛网,大苍蝇触犯没事;小苍蝇却给逮着。”其实,早在公元前600年,安纳哈瑞西斯就曾说过:“法律很像蜘蛛网,小而无力的东西落在上面立刻被粘住;但是大的东西落上了,便挣扎网孔而逃之天天。”如果法律只是用于吓鸟,如同蜘蛛网只粘住小而无力的东西,那么法律还会得到尊重吗?
法律稻草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