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美学七问

作者:阮义忠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

顾文姬评分

5

272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摄影美学七问内容简介

享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传道者”之名的摄影家阮义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一年时间访谈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人,探讨摄影的本质。三位受访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享有盛誉。这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跨界访谈碰撞出火花,讨论摄影而不限于摄影,涉及个人、社会、历史、科技、文化、传播、建筑、文学等层面,拓宽了摄影的文化视野,也为摄影在人文地图中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坐标。本书为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代表作,与《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一同被视为华人世界的摄影启蒙书。曾获陈丹青、顾铮、吕楠等人力荐。陈丹青曾说:“阮义忠的言说侧重摄影的社会与道德立场,陈传兴的表述则把握摄影的文化涵义。我相信如阮义忠那般热情,陈传兴那般冷静的有志于摄影启蒙的人物经己出现并散布在我们周围… 我愿预先向他们表达或者说,追致敬意。”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阮:急于建立风格的努力,会造成什么缺失? 陈:很容易把自己的创作潜能局限住了,而僵死在一个框框里,并且比较不容易纳别种风格,“自动排除”了很多表现的可能性。 急于建立风格,也许在表现技巧上可能会有很快的突破,但一点也不能丰富自身的美感经验,到最后甚至会看不懂不是自己风格的影像。因此,有些风格极强的摄影家,就变得极端自我膨胀,其实这是没有信心的缘故;就本质来说,这种自我膨胀是不安和焦虑的病态现象。

我个人觉得台湾摄影家的作品,观察性多于诠释性,印象多于分析;大部分都十分侧重视觉形式上的美感表现,当我们排开形式的美感不去看,内容又是那么稀薄,因此形成十分极端怪异的影像张力效果,这并不是好现象。我们的摄影字缺乏一种有系统性的笨方法,去长期拍一个对象。用社会学的观点去看事件,才会让自己在视觉美的感动上稍微冷静一些,而这也是他们所缺乏的。 我觉得台湾作品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影象都是那么美、那么好看,充满着怀乡情绪和异国情调的美感,事实上这是很自恋的,台湾摄影家自变成分很大。

摄影美学七问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阮义忠

阮义忠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30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卓有贡献,其中尤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以及1992—2004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最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摄影随笔集《一日一世界》《人与土地(增补本)》《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作品。

阮义忠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