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内容简介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热门摘录
当农民被逼下跪,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强权不被遏制;当市民不排队,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公民教育缺失;当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却没有人敢去扶起他,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法院此前的裁决没有守住社会正义的底线;当海选出现混乱,我看到的不是国民性,而是民主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国民性,有的只是人性、观念与权力的作为。
帕慕克借用德国诗人席勒一篇文章的标题《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来定义这本演讲集的主题。“天真的”指的是像歌德那样的作家,你觉得他写东西好像不经雕琢,一切信手拈来,自然流露;若拿中国诗人来比较,大概就是李白。另一种作家则是“感伤的”。请注意,德文这个词还包括一重跟英文“sentimental”不一样的的意思,指一种忐忑不安、反复思量的状态。这种作家总在琢磨这个词用得对不对、这个词放在此处恰当不恰当,怎样经营意向等;若以中国诗人举例,可能就是杜甫。
赫塔·米勒认为,人在极权统治下的精神发展会呈现出各种极端的可能性,甚至连语言都会受到污染。正如她在小说开头所言:“如果我们沉默,别人会不舒服……如果我们说话,别人会觉得可笑。”为什么呢?想想我们的语言是怎样被污染的。
他写了一首著名俳句:露水的世/虽然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 周作人的1925年译作: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其实你想想看,俳句或者日本诗歌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像日本艺术一样,总是要强调时间的消逝,万世万物不停地流变,樱花开了要掉下,枫叶红了树又要枯,所有的东西不断地流变。人生真的如电光幻影一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般,爆起一个,另一个又迅疾消失。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