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内容简介
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做朋友"的作家。几封书信往来之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就"真理"与"结果"进行了一场长久的讨论,也成为波拉尼奥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这次访谈首次译成中文,和另外几篇同时收录,其中包括波拉尼奥与南美的几位记者所做的访谈,为读者理解这位"拉丁美洲的T.S.艾略特或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图景。围绕波拉尼奥的创作、奇书《2666》的诞生、作家与同时代作家好友的交往等,这些轻松而精彩的对话,都在他的巨著《2666》的写作期间完成,它们展现了作家的处世态度,对爱的追求,以及对致命疾病的现实最为深邃的个人忧虑。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甚至比阅读他的小说更有趣。--《洛杉矶时报》波拉尼奥 x 《首都》我反对一切事物。我觉得自己像个幸存者,就是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我没死掉。我有很多朋友都死掉了,因为革命的武装冲突,吸毒过量,或者艾滋。活下来的一些人,现在都是杰出的西班牙语文学名流。波拉尼奥 x 《炸弹》每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自传性的。《伊利亚特》中,我们端详两个同盟、一座城市、两支军队的命运,但我们也关注阿喀琉斯和普利亚
热门摘录
Q:你承认自己活着吗? A:好吧,我继续生活、阅读、写作、看电影,正如阿图罗·普拉特就埃斯梅拉达自杀事件所说的:“我还活着的时候,这面旗帜不会降下。”
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我们停泊在某本书中。一座图书馆,就是人类的隐喻,或是人类最好面向的隐喻;同理,一座集中营,正是人类最坏面向的隐喻。一座图书馆,就是毫无保留的慷慨。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