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集

作者:陈丹青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3

顾文姬评分

5

11182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荒废集内容简介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购买《荒废集》

荒废集

荒废集 陈丹青 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自由谈 鲁迅的演讲 奥运会开幕式评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长篇随笔

0 已售

¥92.4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价值混乱,钱就会变成尺度。

现在学校可怕的是学生层面,学生被学生会操纵,你是里面的人,你拿奖学金也优先,什么都优先。学生也被权力化,年纪青青,接受的都是权力教育,事事认同权力,以后出来到社会,国家就交给这样的学生。

现在人太世故、懦弱,好死不如赖活,没什么信仰,活着顶要紧。 中国人不会喜欢纪念这样的人,中国人会很主动避开太真实的人物 最要紧是“义无再辱”这句话,现在知识分子不会讲这句话了,接受侮辱、习惯侮辱、自取其辱,早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娴熟得很。

如今我们经已停靠岸边,快乐地喘息:新世纪以来,本土体制、境外机构,以各自的“政治正确”与文化阳谋,合纵连贯,成功覆盖了所有可能的空间。年轻人的选择与回报无疑远远多于三十年前,前提是抵押自己的天性。标准模式,任君挑选:考试,入党,或者交钱。游戏规则,则是体制内外的关系学与经济学,交相奏效,统称利益学。

现在人太世故、懦弱,好死不如赖活,没什么信仰,活着顶要紧。 中国人不会喜欢纪念这样的人,中国人会很主动避开太真实的人物 最要紧是“义无再辱”这句话,现在知识分子不会讲这句话了,接受侮辱、习惯侮辱、自取其辱,早已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娴熟得很。

请老知青们不要忘记:亿万农民远比知青更悲惨、更凄苦、更无告。知青被历史赋予一种荒谬的身份,但没有人会"纪念"农民,并给予格外的同情或尊重---知青与农民的曾经"结合"、终于离弃,这不该只是知青一代的记忆,同时,也是农民的记忆

在中国,你太真实,你做异端,没有好下场。你要面对两个强权,就是政府和人民,非常难。你根本不可能做法斯宾德。你问我,我的回答是,我尽可能不虚伪,但我狡猾,用软办法,不要硬办法。

这五六十年,全社会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煽情、造作、夸张、空洞,打开电视,几乎每个节目主持都用这种语言说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这样说话,即便说的是真人真事、真挚的感情,语言却是空洞、夸张、造作、煽情,而且大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是从丧失了语言开始,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天性。

发生了,还要让它往前走,不要一发生就论对错,不要这么快给事情做一个是非判断。

法国是萨特上电视,英国是约翰·伯格上电视,为什么呢?因为法国英国的电视观众在那个水准。

中国的事情要让它发生。发生了,还要让它往前走,不要一发生就论对错,不要这么快给一个事情作是非判断。

我想法斯宾德也是创作狂,像吸毒一样。凡是有大爱的人,特别不现实。中国也应该有这样的“个人”,只要给他一点点空间,他就拼命弄作品。但中国鼓励你不要特别,中国的一切是鼓励你跟大家一样。

问:有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大师之后,写实绘画是难以超越前人,绘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答:我不知道绘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这场展览开幕那天,我正在大画布上开手临摹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我这样一点没有意义,只是喜欢。

可能我猜错了 一位令我心生爱慕的西藏歌女也没找对答案 她太美了 圣玛利亚和藏教白度母都会嫉妒的 可是她答错了两项“知识考题” 一是 男子剃须标志 一是奥黛丽赫本六十年代主演的电影《蒂梵尼早餐》片段 零分! 不像其它赛手猜题后愧悔不迭的可怜相 这位来自西部高原的民间少女依然表情圣洁 她脆声地说道:“对不起 老师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

中国的事情,我只有一个最低要求:让它发生。

还要看。恢复常态后看——我相信不会有什么本质变化。不会的

抨擊與抗爭不適合今天,準確地說,“今天”的一切,成功地使任何抨擊與抗爭變得很傻、很錯位,非常犯不著,因此非常不合適——乖、忍著、別犯傻,這才是今日中國人真正的“精神”

在上海,儿时少时年年入冬戴口罩,呼吸着自己的呼吸,从罩沿边窥看世界,以为世界看不清自己:很自爱,很性感,很私密

几代中国人的图油画,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的胃口和消化系统。许多初到国外看博物馆的画家对我说:没什么了不起么!好在哪儿呢?对此我也无话可说。 中国画也一样。看饱了二十世纪的所谓新国画,我发现许多中国画画家对古代经典…… …… 但我不打算说服谁。

人期待话语,并被话语支配。

害羞,一个老男人心里的小男生情结。我们从小不跟女生讲话,看到漂亮出众的女性,紧张,拘谨,这种心态跟一辈子。平时我胡说八道很放松,人不多的聚会,谁相貌出众,我会暗暗拘谨。现在还这样,没办法,这是性格。

人生识字糊涂始。

艺术是谎言,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儿说谎。

真要卫道,世界上就一个真基督徒,那就是耶稣,这是尼采说的。

中国试图朝良性变化,但是西方这么说有个大背景:全世界要跟中国做生意。最大的生意场在中国。世界的主要潮流是利益,是做生意。

行业坏掉了,不能说行业不好。

现在人太世故、懦弱、好死不如赖活,没什么信仰,活着顶要紧。中国人不会喜欢纪念这样的人(原文指王国维),中国人会很主动避开太真实的人物。

我审慎“感动”、审慎“乐观”:暂时有点像现代国家,现代公民的意思了。不过中国人常会以集体名义忽然显得异常正义、异常慷慨。

我们不是宗教国家,没有万民的祈祷,没有世世代代为灾祸储存的语言。除了哭,骂,或者沉默,或者,照旧嘻嘻哈哈。

所谓「反」,不是造反,不是革命,而是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荒废集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陈丹青

陈丹青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2005年出版杂文集《退步集》。

陈丹青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