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人本哲学

作者:马斯洛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4

86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马斯洛人本哲学内容简介

《马斯洛人本哲学》介绍了动机与人格、人性的精髓、自私的本能、人类动机理论、需求的满足、完美人格的形成、人的潜能和价值、健康的心理模式、心理闭锁的根源、超越环境、智力的羁绊、有序的生命需求、无穷的潜力、发展的天赋等详细内容。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人不是简单存在着,而总是决定他的存在是什么,以及以后他会成为什么。

知识给我们带来明确的决断、行动和抉择的能力,使我们知道该做什么。

假如你感到生活贫乏,不要抱怨生活,应该责怪自己,因为是你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诗人才华,将生活中的丰富内容概括表达出来。在创造者的眼中,没有什么地方是平淡无奇无关紧要的。

关于表现性行为,马斯洛指出,任何需要或任何能力都是一种冲动,因而都会寻求表现。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而人因需求所引发的行动都趋于成为整体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水平、他的自尊,他的精力、他的智力等各种情况。

“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 那时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受、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一个还没填饱肚子的动物是不会对其他需要有所奢求的。当然,食物需要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快乐。

一旦饥饿需要得以满足,“安全需要”便出现了:人们需要远离痛苦和恐惧,需要规律性的生活以感到世界是恒常有序的。尽管成年人可以较儿童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恐惧感,但各种各样的安全需求在成年阶段仍继续存在,如对稳定工作的需要,对不受犯罪危害的需要等。

爱的需要,它还包括归属需要。一个具有适当程度安全感的人,比如说具有固定的居所和稳定的收人,会开始感到非常需要朋友、爱人、妻子、孩子,以及在群体中所处的恰当位置。在这个相对饮食无忧的社会里,这些爱的需要的受挫是引起人们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性的需要和爱的需要是不能等同视之的。爱的需要包括爱与被爱两个方面。

一旦爱的需要被满足,尊重的需要便显露了,即需要某种“建立在稳固坚定基础之上的对于自我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出现了。“成为你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在某个人身上,它可能表现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想成为运动员;还有人则可能表现在绘画和发明上等等。”知道与理解的需要也是附属于自我实现标题下的。

马斯洛认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是他的理论中的一个独到的基本概念。这些需求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它们是人类真正的内在的本质,但它们都很脆弱,很容易被扭曲,并经常被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传统所征服。马斯洛说:“它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

事实上,人们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只是理论家们造出了这些概念来整合和解释各种事实;对于当事人本人来说,当他失恋时他只会想:倘若我能够得到我所渴望的爱,我将永远幸福和满足。他不知道,如果他得到了满足他还会继续追求。每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都会引发“更高”的需要,支配下一个意识阶段。就他本身而言,他所认为的等同于生命本身的、绝对的、终极的价值,只不过是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占支配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只不过是需要层级结构中的一种。因此,这种需要既是终点,又是趋向某一终极目标的起点。

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弗洛姆曾经这样概括上述观点:“一个既不自尊也不自爱的人是不会真正尊重别入,愛护别人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区分健康的自私与不健康的自私,健康的无私与不健康的无私。更具体地说,我们必须明白行为与动机之间存在着差异。外在的行为也许是自私的,或者是无私的,引起这些行为的动机同样可能有自私或无私的差异。

马斯洛人本哲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马斯洛

马斯洛

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1967年-1968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被称为“人本心理学精神之父”。马斯洛并不是第一个表述人本心理学思想的心理学家,但他的著作不仅兼容了人本心理学理论家们共有的全部概念的要点,而且使人本心理学的观点更加丰富和清晰。

马斯洛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