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作者:黄宗智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1

顾文姬评分

5

41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内容简介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讲述在1350至1950年长达6个世纪的蓬勃的商品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及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先进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农业长期徘徊在糊口的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g0年代,质的发展才真正在长江三角洲农村出现,并使农民的收入相当程度地超过了维持生存的水平。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不是由于一些人想象中的自由市场化了的家庭农业的高度刺激力导致农业生产的戏剧性突破,而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多种经营,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外就业的转移。

魏金玉引用的18世纪刑部档案中的命题本中,有例涉及多成员家庭的雇工情况。他的资料表明,即使在那时仍无女工市场。实际上,妇女的劳动甚至被认为还不抵她的伙食钱,因此夫妻所得报酬通常低于单身男劳力,前者年平均2775文,后者平均达3564文。与妻子一起受雇的男劳力承担了他妻子的部分伙食费(李文治等1983:407,413-417)。

这些农场靠廉价雇用小农家庭农场经济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兴起。由于男劳力过剩而加强了反对妇女参与生产的文化观念,经营式农场和家庭式农场均首先倚重男劳力。然而相对家庭式农场而言,经营式农场更具随生产需要而调节劳动力供应的优势,而家庭式农场则必须保留过剩的家庭劳动力,因为无法“解雇”他们使用芳力上的高效率,加以雇主直接参加生产,使经营式农场能够获得比土地出租更高的收益;前者约达地价的13-14%(包括窟主家庭劳动力的等值),而后者仅为5%(黄宗智1986;181)

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具有更大的能力动员家中辅助性和业余性的劳动力从事低收入或高风险的副业生产,促进农家经营的多样化,这就是它之所以能在副业生产、以及农业集体化和包产到户的种钟变化中,始终存在的关键。

松江的经验告诉我们,指望仅仅把劳动力组织方式由集体华改为家庭经营就能使农业生产获得奇迹般的推动是不实际的。由于宣传部门对市场化的家庭农业的过分渲染,人们易于忽视全国范围的这一事实,农业产量的增长不仅见之于1979至1984年的改革时期,亦贯穿于整个集体化时期,到70年代后像松江那样增长了两三倍。甚至就在推行家庭生产责任制之前的几年,产量也获得了近似1979至1984年的进展...1976至1979年间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增加了20%以上。

在中国农业高度过密条件下,农村(劳动生产率)长期发展(区别于单纯的产量增长)的动力必须来自农作物生产的外部。...正是农村工业化,而不是市场化的家庭农业,带来了真正的劳动生产效率的发展。

大跃进最直接的破坏作用在副业领域,而非农业生产。...大跃进取消了自留地和私人养猪。然而蔬菜和猪由私人家庭生产比大集体社队生产经济。...两者均利用了低成本的闲暇家庭劳动力。再说,私人仲裁避免了储藏和分发问题,家庭养猪也是这样。集体种菜和养猪无法达到这些家庭管理的好处。...(大跃进)在开创一些新的大规模、高度资本化的集体“副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大跃进造成的破坏也必须联系到在长远意义上的最重要的成绩...农村的工业化起源可追溯到大跃进时期。

WG比买呢了大跃进的最严重的经济错误,同时在农业产量、副业和工业上取得了主要进展。...政治激进注意并未伴随着农村的极端的经济政策。

80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是通过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绝对量——或者换句话说,是农业的没有增长的发展。(P.S.如在统计上有跨越式发展的地区,反而间接说明一些该地区方方面面的社会治理问题)

当前中国政府对农村政策的决策须从城市向农村索取、城市发展建筑在农村过密化这个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去考察。其奥秘在于通过扩大人口区扩大剩余的绝对总量,而无视单位工作日编辑报酬的持续递减。现在这项长期的政策已开始扭转,由于乡村工业化和城市的反过密化,农村人民的声誉开始有了提高。问题是国家政权和城市部门是否会让乡村部门将剩余留作自身的投资和发展。

长江三角洲圩田系统的基本结构形成于10世纪的吴越国(907-92)。吴越国作为ー个地区性的小,无须像層来当地政权那徉通过大运河运送漕粮,地没有各部『门]利害纠纷之拖。虽然斤来約文人可能把吴越国的成就理想化了,这个小国对兴修水利异乎常的贡献却是无疑的。吴越国有10000名常备的“撩浅军”负责峗浚河道和维护堤圩,并依娄江和奚淞江作为主要的排水干道,三江之一的东江这时已经淤塞,但吴越国以小官浦作为替代,把水从东南方向排入杭州湾(缪启偷1982)。

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商品化和社会分化是两对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现象。我们门总是设想工业化会刺激乡村向城市移民,而商业机会则定会在农村中造就企业家,从而加速社会分化。有关中国的改革的新闻报道也似乎证实了这一预言。我们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对小城镇的成长和“万元户”的兴起给予很多关注。 本章将阐明此等研究有误解新近变化的实质之虞。日前中国农村变化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正是不含城市化的工业化和由官僚等而非市场机会引起的社会分化。(从“不含”开始有重点符号)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黄宗智

黄宗智

黄宗智(Philip C.C.Huang),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m China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黄宗智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